Friday, October 03, 2008

海角七號之於我

最近跟YoYo在聊到海角七號的時候,我們都分別在這電影在默默無名的時候去看過,對於這部在台灣引起大轟動電影現在的處境,都覺得只有『過度消費』可以來形容,不過~~我倒是比她多抱持一些正面的看法。

當然,我也絕對同意台灣的媒體對於他過度的消費,甚至到了一種令人不舒服的地步,片中的演員自然身價也水漲船高,對於處境艱難的國片演員是好事我同 意,但千萬不要過度的失焦,變成另一種的短暫旋風。一個電影的呈現,除了其本身具備的商業特質外(應該很少有電影是不希望賣座的),隨著商業行為帶出來文 化層面才是電影可以真正稱上藝術的部份,我覺得海角七號值得肯定的部份是他把商業與文化的部份處理的很好,所以營造了他的成功。

電影已經拍完,也慢慢結束上映的熱潮,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觀眾看這部電影的角度。個人覺得最不喜歡的是衝著『你看過海角七號了嗎』這種趕流行的心 態,似乎看這部電影變成一種時尚的另一種表徵,或許文化是一種時尚也沒啥不好,但問題是以這樣的心態真的可以看到其中文化的部份嗎?

魏導演對於恆春地區的許多議題都輕輕的點了一下,這我可以接受,因為太過沈重的電影較難引起普羅大眾的共鳴,但至少我們可以在熱度過後想一下這些問 題,包含財團佔據公有海灘的問題、恆春的年輕人口外移、過度開發的墾丁地區、遺失中的恆春古城等等。其中有一個有趣的角色在這個時間點格外的具有意義,他 就是:月琴。

不~~我不是在說茂伯,我說的是月琴,這項在恆春地區充滿歷史的樂器,自從陳達老先生的『思想枝』被文化界發覺之後,台灣才驚覺原來台灣擁有如此豐 富的本土說唱唸歌藝術,原來害怕陳達老先生因為車禍過世會造成月琴文化的斷層,卻反而引起文化界的警覺而發起一連串的本土化運動。

經過了許多的年頭,這項推廣在恆春地區確實也有許多成果,但在其他地區依然缺乏對於本土文化的喜愛。今年8月,長年推廣台灣唸歌藝術的洪瑞珍老師因 為癌症去世了,這位曾經得過薪傳獎的老師努力的在內湖地區與電台推廣台灣的唸歌文化,就在不敵病魔之下離開人世,很巧~~海角七號也在同時上映了。

許多人對於彈奏月琴的茂伯映像深刻,雖然他是北管的大師~~ㄏㄏ,但對於恆春地區說唱藝術真正的國寶朱丁順老師(也短短在片中出現他的身影)卻較少 人知道,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喜歡茂伯的觀眾喜歡的是他的喜感,與月琴無關。或許可以把這些瘋狂追求電影場景與人物的熱情分一些些來追逐電影中帶著的那一 些文化的層面,去恆春看看那古老消逝中的城牆,聽聽那傳唱百年的月琴游唱。

台北的八頭里仁協會在北投地區跟陳明章老師合作月琴的教學,基本上不需要學費,只要負擔場地費用(兩個月1000,電費也不便宜,這樣應該算沒啥收費吧),由陳明章老師親自在北投教導大家彈奏月琴一些古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加

(工商服務時間)

相關上課訊息可電洽28964597(八頭里仁協會)也歡迎預約體驗

上課地點:長安里民活動場所 (台北市北投區大同街152號1樓)

上課時間:吉他班(星期一,晚上7:30~9:00)

月琴班(星期四,晚上7:30~9:00)

招收對象:月琴班-不限年齡,適合全家大小參加。

        吉他班-適國小4年級以上年齡參加。

吉他班 2個月為一期 每期1000元。

月琴班 2個月為一期 每期1000元。


這週四我過去上了課,在有吉他基礎之下其實月琴並不難(沒有基礎的也可以很快上手),課後跟陳老師聊了一下,陳老師融合台灣民謠的精神運用在吉他上 面,也營造出屬於台灣的一種吉他的風格,不管是在『無米樂』中的配樂還是更新穎的樂風,都足可見到擁有自己文化的根源對於音樂工作者的幫助。

一直以來對於音樂總有一點失根的感覺,因為我們長期受到西洋音樂文化的教育,我們懂得西方音樂,但卻甚少被感動到心理,因為~~那並非發生在我們土 地上的文化衝擊,隨著海角七號的瘋狂效應,大家是否認真想想,何時才有對於台灣文化相同的這種瘋狂效應?或許~~那時才是台灣不管是電影市場甚至是文化市 場的一個最大的復甦。

Tuesday, February 26, 2008

浪頭上的歌手:Jack Johnson

正如Jack Johnson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何會在音樂界上發光一樣,他的成功或許很多人都很意外,這個來自夏威夷的職業衝浪好手曾經被喻為衝浪運動的天才選手,卻在一次意外中頭部受傷(縫了150針~~我的天呀~~我10針就快死了),讓他產生了一點毀容的感覺,卻讓他在這段時間拿起吉他開始寫歌。不過他並沒有打算當音樂人,反而轉去唸電影,在畢業後也執導了一部衝浪電影(忘了名字了~~我沒看過),他的音樂事業開始於他的電影配樂,他自己寫歌來搭配電影,慢慢的讓大家注意到他的音樂創作才能。

Jack Johnson的音樂始終帶著很舒服的味道,正如同夏威夷的海邊一樣,有如海風徐徐吹來的旋律。今天聽著他2007年的專輯『Sleep Through the Static』,這專輯依然用了很多空心吉他來伴奏,很多輕輕柔柔的音樂我想在海邊等待的時候真的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我個人比較喜歡他節奏強一點的歌曲,例如專輯同名曲Sleep Through the Static,Johnson的演唱有一種自然的節奏感,因此搭上節奏明顯的伴奏,他的演唱有一些些rap的感覺(但不是rap),充滿了律動,難怪Radiohead的主唱如此推崇他。

Hope這首歌帶著輕快Raggae的味道,但不像牙買加raggae那般的強烈,用著鋼琴帶著反拍節奏的這首歌是一首很棒的樂曲。尤其是當這旋律搭配著Johnson唱出
"You better hope you're not alone"
這感覺真是棒。另一首我很喜歡的是If I had eyes,這首帶著切分節奏的歌曲就讓你有種想跟著搖晃的感覺,我尤其喜歡副歌那段的合音,讓整首歌變得主題很明顯。

他的音樂都在自己夏威夷的工作室來完成,這間工作室挺酷的,屋頂充滿太陽能板,完全是一間綠建築,他的專輯甚至是用回收紙作成的,我想一個喜歡海洋,喜愛自然的音樂家,必然也是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吧。我~~也想要一棟太陽能綠建築呀~~~ㄏㄏ。

Wednesday, February 20, 2008

John Mayer:Daughters

其實我還挺欣賞John Mayer的,出身於美國的新生代吉他手與創作者,基本上把他歸類於Pop Rock與Blues Rock之類。我很欣賞Mayer歌曲的節奏性,他的音樂充滿著動感,但不是那種強烈的動感,卻是一種似乎讓你想要跟著晃動身軀的律動。

最近看到Sony的攝影機廣告把他的Daughters這首歌當成背景音樂,其實Mayer這首歌挺有趣的,在音樂上他用了6/8拍的shuffle來表現一首清晰的歌曲,單純幾乎只用木吉他的伴奏配合上他有點低沉帶點性感的嗓音,像是旁人般的唱出女兒的一種情境。

Fathers be good to your daughters;
Daughters will love like you do, yeah.
Girls become lovers who turn into mothers,
So mothers be good to your daughters, too.

這樣一種輪迴的愛不是很美嗎,不是要求小孩養你,只是你愛她而她將來會成為另一個母親繼續傳撥著愛,這世界似乎就應該這樣完美的運作下去,不是嗎。

Tuesday, January 29, 2008

線上廣播網站:MeeMix

http://www.meemix.com/

今天小米給我這個網站,一個新的線上廣播,自從Pandora被告,被限制只能在美國本土的IP才能提供服務(可惡的唱片聯盟~~去死吧),線上的音樂廣播就有點被限制。這是一個新的類似網站,還是可以自己建立自己的music station,然後透過自己慢慢去"調校"他,讓他越來越符合你的音樂傾向。另外他也具備社群功能,可以大家一起線上聽音樂,甚至透過即時聊天室來談論(web介面),因此他也是一個透過音樂來深化友誼的平台(為了各自喜好的樂團講到翻臉不在此討論~~哈)。另外他有一些與其他社群網站結合的功能,譬如跟朋友顯示你正在做啥的Twitter,不過歐~~他會一直更新你在聽的歌,所以~~小心被罵灌水~~哈,因為我就被說了。

還不錯的平台,介面也設計的挺可愛的,喜歡聽音樂就趕緊加入吧,誰知道他可以活多久~~哈。

Monday, January 28, 2008

每個人心中的舞台印象

我相信玩過樂團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可抹滅的舞台印象,他記憶著你的英雄,記憶著那個熱情不顧一切的年輕生命,記憶著每個被笑聲與啤酒淹沒的夜晚。

如果你問我心中的舞台印象是啥?不知為何我就是會想到Led Zeppelin的Jimmy Page在煙霧渺渺的舞台中拿著Gibson Guitar,嘟著他小小的嘴吧solo的樣子,後方的Robert Plant正挺著他的小蠻腰陶醉在迷幻的舞台燈光中。這個印象是我每次想到舞台的第一印象,或喜歡Led Zeppelin或許是因為Jimmy Page跟我一樣都是吉他、貝士的雙棲動物,或許是Robert Plant那獨特狂野的嗓音觸動心中被壓抑的熱情,其實時光久遠自己也不記得為何當初那麼喜歡他們。

最近聽著他們2007年的精選,似乎又回到那永遠通風不良的地下練團室,似乎又感受到每次狂醉後第二天的空虛,很羨慕倫敦的人有機會再次看到Led Zeppelin的舞台魅力(不是鼓手復活歐~~他兒子代替老爸了),如果我在倫敦我想我也是會不顧一切去買貴的要死的票吧,人生有多少機會可以回到過去的時光呢,唯有透過每個人心中那青澀的瘋狂舞台吧。

My Chemical Romance台北演唱會

在星期天跟朋友去了台大綜合體育館看了My Chemical Romance的台北演唱會,其實之前並沒有很任真的聽他們的音樂,會注意到他們大概也是因為線上音樂吧,片段的聽過他們的一些歌曲,早期的Emo曲風我並不是非常狂熱,不過我雖然也算半個老頭了,但是自覺對次世代的文化接受度還挺高的,還是會去欣賞不同的音樂帶來的感覺。

先來談談他們2006年的專輯『The Black Parade』吧,這張算是我比較喜歡的專輯,該怎麼說呢,我覺得這張的音樂比之前的成熟(不過是真的比較不emo了)。第一首的『The end』說實話有點讓我吃驚,不管是主唱的唱法或是吉他手的tone都給了一種類似Queen的感覺,這短短的首曲讓你對他們之後可以做到的多了一點想像空間。而與專輯同名的『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用march band的小鼓聲配合主唱的聲音(個人覺得前半段的唱法還是很像Freddie),後面帶進新世代搖滾樂的8-beat節奏似乎也聲明了他們的emo本質加上Queen的華麗樂風來創造屬於自己的領域。『I Don't Love You』用下行三度、四度的前奏帶出他們的抒情本質,歌曲就如新世代的赤裸誠實般唱出
When you go
Would you have the guts to say
"I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d you Yesterday"
我想對於上了年紀的朋友應該會很羨慕這種赤裸的表達吧(壓抑的大人~~哈)。『Teenagers』用了藍調8小節的形式唱出年青人對社會的反叛,雖是用很基本的和弦進行不斷重複的藍調搖滾,但是同樣用著很強烈的字眼唱著
They said all
Teenagers scare the living shit out of me
They could care less as long as someone'll bleed
So darken your clothes
I'll strike a violent pose
Maybe they'll leave you alone, but not me
這樣的leave me alone的想法我想是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心中不敢喊出來的話。

好了~~來談談這場演唱會吧,我想大多數人應該會覺得失望吧,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到台大綜合體育館看演唱會(之前只來過這邊參加過研討會~~ㄏㄏ),這場地是位於樓上的球場,也就是說觀眾踩的是樓層地板而不是地面,因此一開場主辦單位就公佈禁止上下跳動。開場後果然因為觀眾的反應而讓舞台前閃光燈搖搖欲墜,因而中斷了表演把舞台前閃光燈架撤下。不過說實話,如果以我從二樓看到搖滾區的觀眾反應來看其實不算誇張,這裡實在不算一個適合辦演唱會的地點。等到繼續開始演出後,更扯的是竟然把燈全部打開了,我想這是為了穩定觀眾情緒的作用,但是一場搖滾演唱會搞到抑制觀眾的熱情也實在夠扯的。

至於表演者當天的表現說實話也不好,或許因為音效的場地問題,導致後面的echo始終太大,guitar的feedback叫個不停,我老是覺得lead guitar音量比rhythm guitar小(solo的時候)。其實他們的很多歌曲都有合音或合唱,譬如Disenchanted在副歌的地方的合音就應該是不錯,不過現場其他樂手其實不太合音,單靠主唱的音量去營造rock的感覺,因此很多地方他們都故意把punch做的很大,往好處看是為了high,但是就是少了點細膩度。

不過既然來看演唱會,就努力的讓自己放縱嘶吼吧,看台區的觀眾實在是穩重的讓我覺得很突兀~~ㄏㄏ。還好我這窮鬼只買了看台區的位置,雖然我們也是很不要臉的擠到正中央來看~~哈(好啦~~不要臉的是我~~小鐵米,跟你無關),我想當作回憶過往的年少輕狂對我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經驗吧,所以~~大家~~在努力惻幹主辦單位的時候~~還是不要忘記~~Keep On Rock。

Friday, January 11, 2008

好看的DVD介紹

最近看了兩部不錯的電影,分別是『As it is in heaven』(就像在天堂)以及『Mad hot ballroom』(快樂舞年級)。

『As it is in heaven』是一部瑞典電影,描述一位指揮家因為生了心臟疾病回到小時候被欺侮的小鎮,在幫助當地教會的唱詩班的同時,唱詩班的成員紛紛找到自我,而他自己也在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找到他的天使的聲音。這部片並不會像其他瑞典電影一般的沈重,劇情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場景,整個電影的風格或許不如好萊塢式的濫情演出,但是感動人程度反而比濫情電影更能讓觀眾產生共鳴。就像劇中男主角所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獨特的聲音,我們要去把他找出來,我想對於喜歡音樂的人,這應該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電影。它同時也是2005年瑞典Guldbagge獎的最大贏家,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男女主角都包辦,另一個值得你看的原因是,劇中的唱詩班大賽中,鏡頭在眾國旗中取景的那一幕,台灣的國旗就出現在螢幕正中央最大位置,ㄚ奈就是愛台灣啦。

『Mad hot ballroom』是美國的一部紀錄片(好啦~~美國不只有好萊塢),他描述了紐約國小的一項國標舞計畫,讓很多拉丁美洲裔的小孩子,可以透過跳舞,找到自己的尊嚴與面對生命的態度。我覺得這部片很值得關心教育問題的人來看,教育其實不只是傳遞技藝(這是台灣學校僅剩的),面對生命的態度才是智慧,我很欣賞他們的公民教育,不是叫你坐在教室面背誦四維八德,而是透過真正的參與讓小孩了解競爭、文化、音樂與人的互動等等議題,這樣的教育很值得我們去省思。台灣很多教育人員都在等待官方給定的教材,或是等待學校選定的教材,但是準備教材與教育方式不就是老師的工作嗎?一個教育制高點是給定方針,至於怎麼落實就是老師要去努力準備,當我們台灣的老師一致的譴責教改制度時,是否曾經想過自己對於教導教育下了多少研究與努力。之前公共電視的紀錄片『尋羊記』也讓我有類似的感想,教改真正要改的,是教育者而不是學生,重點不是學生的成績變好變壞,而是老師的態度與學養有否改變,邁入教改10年的台灣,或許可以從這些他山之石得到一點啟發吧。